网站首页 通知通报 法律法规 协会介绍 协会工作 会员之家 禁毒宣传 培训教育 办事指南     
你现在还会把兴奋剂和毒品弄混嘛?

提到兴奋剂,许多人会联想到毒品。在《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国际标准禁用清单》中可以看到,包含可卡因,二醋吗啡(海洛因),MDMA/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主要成分),四氢大麻酚(THC)等在内的多种物质都与毒品目录中的物质存在重合。兴奋剂与毒品,两个不同的概念,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兴奋剂可对身心造成严重危害

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中,丹麦选手努德·詹森摔下自行车,晕倒在地,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后经尸体解剖,发现其在赛前服用了过量的苯丙胺兴奋剂,加上炎热的天气和激烈的竞争,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我国对使用兴奋剂一直持坚决反对的立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规制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一次将反对使用兴奋剂纳入到国家法律范畴。1998年12月国家体育局颁布《关于严格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定(暂行)》,成为我国处罚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基本法规。2003年国务院通过《反兴奋剂条例》,对含禁用物质的药物生产、销售、进出口、使用、处罚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那么是不是还有许多小伙伴们还在傻傻分不清兴奋剂和毒品呢?

兴奋剂的英文是“Dope”,原意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
兴奋剂主要是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刺激剂类,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的成分存在于很多食物和日常药物中,运动员们一不留神就可能中招。
有不少人容易把兴奋剂和毒品混为一谈,因为毒品也存在一定的兴奋作用。

兴奋剂与毒品的区别
动机不同:服用兴奋剂主要目的是加强人体精神刺激,提高竞技时的兴奋性;吸食毒品的主要目的是一种新鲜感、刺激感,并且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意愿。
程度不同: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一般不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但是服用毒品的人群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群体不同:使用兴奋剂的主要人群是竞技运动员,还包括少数病人;而吸食毒品的人群没有特异性,吸食的主要场所则主要在KTV等娱乐场所。

兴奋剂滥用已超出竞技体育范畴
近年来,一些妨害兴奋剂管理秩序的行为已然超出了竞技体育的范畴,逐渐侵蚀到了体育教学考试工作中,不法分子为了获利,竟向中学生推销含有兴奋剂的“体测神药”。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广东一所中学的学生小林在中考体育考试前,花300元网购了一袋“体测神药”。没有外包装,没有文字介绍,小林也不知道自己拿到了什么药。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考生利用兴奋剂提升运动能力,借以通过相关体育测试。网络黑市出售的兴奋剂根据项目不同分为短跑、长跑、力量、精神类等多种类型;有比赛当天用的,有提前几天用的,也有平时训练用的;有口服的,也有注射用的。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一些青少年在省运会、青少年运动会、体育加试中使用兴奋剂的情况。随着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反兴奋剂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
兴奋剂滥用危害已受到广泛关注,最根本的防范措施是提高自觉抵制兴奋剂的意识。为此,中国反兴奋剂工作自开展以来,就同步开展反兴奋剂教育,中国反兴奋剂中心2007年成立之后更是把有关兴奋剂滥用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反兴奋剂教育已形成了以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为主导的“中国反兴奋剂教育 3×3 体系”,包含以专业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中心教育预防处、纯洁体育教育讲师团为主的三支团队;以中国反兴奋剂教育平台、宣教自媒体、公共媒体为主的三个平台;以教育准入制度、教育拓展活动和教育讲座为主的三种教育模式。2021年,我国通过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反兴奋剂教育准入、拓展、讲座等活动,全年反兴奋剂教育覆盖人数达到48.9万人次。特别是反兴奋剂中心创新推开的“积分制”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设计开发的“中国反兴奋剂教育平台”,以拿干净金牌为主题在重大国际、国内赛事期间开展的反兴奋剂教育拓展活动等,大力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积极倡导了反兴奋剂文化,受到国际、国内广泛赞誉。

禁毒宣传
致幻型毒品,死藤水,一旦吸食性…
缴获510公斤“止咳水”!沈阳…
十个月缴毒3.17吨!广东缉毒…
全链条打击!佛山警方侦破特大吸…
现场视频曝光!毒贩开枪、警方强…
缴毒70.16公斤!直击贵州警…
公安部法制局关于易制毒化学品管…
公安部法制局关于易制毒化学品管…
办事指南
易制毒化学品-购买管理…
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管理…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
最高法发布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司法…
刑法修正案8 增设危险驾驶罪之…
国家禁毒办:我国列管新精神活性…
贩毒人身上起获的毒品如何定性处…
佛山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单位…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215号创业大厦1602室 电话:0757-83216265 邮编:528000 邮箱:fsyzdhxpglxh@163.com
版权所有(C)2018 佛山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 粤ICP备1901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