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家长们最大的心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家长加入“鸡娃”的行列不断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网上有位妈妈晒出了自己给孩子报的 各种暑期培训班,费用竟高达七万。 
还有妈妈晒出了自己为孩子安排的时间表,几乎是把计划精准到了每一分钟。 在这种教育内卷的情况下,有的家长甚至走起了捷径,不惜冒险让孩子服用一种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聪明药”,最终却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被“聪明药”毁掉的人生 高中女生田静成绩下滑,妈妈为了提升她的学习状态,找到了一种“聪明药”。刚开始的两个月,田静在月考中考进了班级前十,但随后她出现了“掉发、彻夜失眠”等症状,虽然后来她妈妈阻止田静服药,但为时已晚,田静已越陷越深,最后不得不进入戒毒医院接受长期治疗。妈妈怎么也没想到, 最初只想帮女儿提高成绩, 竟然会把她推向吸毒的深渊。 俪俪小学、初中一直是全校第一名。上了重点高中后,为了保持成绩,俪俪偷偷打听和购买“聪明药”。卖药的人告诉俪俪吃了能增强记忆力,使思维更灵活。可俪俪上瘾后才发现,她吃的“聪明药”其实是一种新型毒品。 很多时候正是家长和孩子的掉以轻心只顾着提高学习成绩没把潜伏在身边的隐患当一回事才导致孩子一步步掉进毒品的陷阱最后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培养孩子的敬畏心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在人生当中有些事情永远不要去尝试比如吸毒 近年来毒品花样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伪装成常见的食品、饮料青少年社会阅历不足对毒品的辨别能力差,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落入毒品的陷阱。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陪伴者家长应尽早教育孩子远离毒品在生活中时刻保持对毒品的警惕如发现涉毒行为或可疑人员一定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拨打110报警或者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 远离毒品,要教会孩子做到这4点: 第一,识物。教育孩子认真学习禁毒知识,特别是辨认伪装性极强的新型毒品,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和吸毒的严重后果,学会防范和拒绝毒品。 第二,识人。陌生人带你尝试新鲜事物,无论是什么,都要坚决拒绝。 第三,识环境。酒吧、迪厅、KTV,是毒品交易的高频场所,能不去尽量不去。在外吃饭,如果中间离场,回来后饮料要更换,防止被人下药。 第四,保持警惕。对毒品时刻保持警惕,千万不要听信“吸一口没事”“偶尔吸一两次不会上瘾”的谎言。一次吸毒,终生戒毒。 |